中国芯片重要突破!
来源:芯视野 发布时间:2024-04-15 分享至微信


据清华大学官网、国内多家媒体报道,清华大学科研团队首创衍射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并研制出全球首款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了160 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

光电智能技术交叉创新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左三为戴琼海院士、右二为方璐副教授)

该研究于12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方璐、戴琼海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徐智昊、博士后周天贶(清华大学水木学者)为论文第一作者

据悉,“太极”光芯片架构开发的过程中,灵感来自于典籍《周易》,团队成员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为启发,建立了全新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光计算强悍性能的释放。

化“深”为“广”: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

智能光计算作为新兴计算模态,在后摩尔时代展现出远超硅基电子计算的性能与潜力。

然而,现有智能光计算局限于简单的字符分类、图像处理等。其痛点是光的高性能计算潜力受困于电子计算架构,计算规模受限,无法支撑亟须高算力与高能效的复杂大模型智能计算。

两仪一元:干涉-衍射融合计算芯片

据介绍,清华大学团队直面科研领域痛点问题,帮助光计算“挣脱”算力瓶颈,另辟蹊径,“从0到1”重新设计适合光计算的新架构。相异于电子神经网络依赖网络深度以实现复杂的计算与功能,“太极”光芯片架构源自光计算独特的‘全连接’与‘高并行’属性,化深度计算为分布式广度计算,为实现规模易扩展、计算高并行、系统强鲁棒的通用智能光计算探索了新路径。

复杂智能任务实验结果展示

据论文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生徐智昊介绍,在“太极”架构中,自顶向下的编码拆分-解码重构机制,将复杂智能任务化繁为简,拆分为多通道高并行的子任务,构建的分布式‘大感受野’浅层光网络对子任务分而治之,突破物理模拟器件多层深度级联的固有计算误差。

据介绍,太极光芯片的计算能效超现有智能芯片2—3个数量级将可为百亿像素大场景光速智能分析、百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推理、毫瓦级低功耗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提供算力支撑。

目前该团队正与相关机构洽谈,建设算力实验室,以期用智能光计算芯片支撑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通用人工智能等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

[ 新闻来源:芯视野,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