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半导体协议的背景
来源:中国IC交易网 发布时间:2023-04-20
分享至微信

美日半导体协议的背景
半导体理论源自二战前欧洲的量子力学后,应用面在美国(矽谷)被发扬光大。而后日本取得授权后把产品的量产做到极致。众所皆知,日本工作文化以严谨、可靠以及专业闻名全球。日本半导体当年把美国半导体在DRAM打的满地找牙,连当年英特尔的传奇创办人安迪葛洛夫也不禁佩服这个可敬的对手。
除了制造时日本产品的良率高于美国,导致日本产品的成本优势外,另外一个日本制造举世闻名的特色就是可靠度,这项特色他们自称第二大概也没人敢称第一,日本产品在使用后的平均失效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非常长。就如被问到中国台湾地区民众赴日为何很爱买日本药品一样,日本制产品可靠深植人心
在成本低高可靠的产品优势下,同一规格(都是由JEDEC定义)跟日本在电脑市场竞争的美国DRAM产品只好节节败退。这对美国的半导体厂商当然不是好消息,讲求互惠的国际贸易市场上,美国DRAM产品迟迟在日本打不开市场,于是美国厂商指控日本以低价倾销美国市场,故引起政府的反倾销调查,最后1986年美国与日本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
协议主要内容有三:一、暂时中止调查与反倾销制裁。二、两国致力于拓展外国在日本市场市占率。三、日本同意不在美国与第三国倾销。上述三要点对于国际贸易协议不熟的读者可以简单想成就是要求DRAM必须维持一定的价格贩售,不能以低价卖出,而且效力不只在日本市场,而是全球市场的DRAM都必须卖高价。
美日半导体协议不只让美国半导体产业受惠,甚至也加强日本半导体实力
以上面的美日半导体协议内容要求不能以低价贩卖,以当年美日产品DRAM在全球市占高达8成的环境下,某种程度可视为是价格垄断,以今日反托拉斯/反贸易/公平交易市占率达三成就可能达到警戒线情况下,如果今日看来、当年如果不是由美日政府出面签订,而是由厂商自行签订,早就被以反托拉斯法移送法办了。以今日中国台湾地区最流行的买卖鸡蛋为例,消费者能想像几个总市占率高达八成的鸡蛋供应商联合行为定价不可低于某个价格吗?
上述美日半导体协议根本是爽到美国和日本的半导体业者,对于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当然马上跳起来,当年中国大陆刚改革开放,除美日外最大的经济体就是欧洲共同体(也就是欧盟的前身),欧体看到美日DRAM的联合行为在劝说无效后,马上告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指控美日联合操作DRAM价格。 由此可知,如果只谈美日半导体协议对日本DRAM产商的效应,只是让他们合法正当的把荷包赚满满,根本不是未来失败的原因。
90年代的半导体出海口不是只有DRAM
如果要更检视日本半导体盛世的90年代,让我们回到90年代的资通讯产品。那个年代虽然没有跟今天跟电脑很像的电视,手机还停留在第一代类比式行动电话,也没有一堆可以上网的手表、眼镜、监控设备,但除了大型电脑与个人电脑外,另外一个半导体的主要出海口就是电视游乐器。
电视游乐器可视为一个小型电脑,但其处理晶片(CPU)不像大型电脑被全被美商掌握(大型电脑使用SPARC, Alpha…。个人电脑使用x86晶片),但日本半导体厂商却在CPU方面发光发热,1995年推出的世嘉(SEGA) 土星(Saturn)电视游乐器就是使用日立Hitach开发的SH-2处理晶片。
另外一个经典例子就是Playstation(PS),除了第一代PS,SONY没有把握能大卖外,从第二代PS2 (2000)使用的Emotion Engine(EE)到第三代PS3(2006) Cell处理晶片都是日本半导体技术与商业能力的展现。其中EE内建当时(2000年)类似Intel最新的MMX技术的SIMD,显示当时日本的半导体技术还是世界最先进的地位, 用1986年的美日半导体协议完全不适用也无法解释为何90年代甚至延伸到21世纪初为何日本的处理晶片能够继续大卖。
那为何日本DRAM在终端产品失败?与同是终端的汽车业比较
日本汽车制造业在全球市占率数一数二,尤其是TOYOTA的品质与耐用更是享誉国际,为何日本的汽车业数十年来在全球地位屹立不摇,但半导体却不行? 主要原因就是在于终端应用的产品特性。汽车业所讲求的就是品质、安全与耐用。日系车在全球消费者眼中就是这类特质的翘楚,但终端消费资通讯电脑产品呢?
90年代DRAM主要的应用就是个人电脑,而个人电脑的寿命远远不及汽车。作业系统平均3到4年就改朝换代(Win3.1 Win95 Win98),一旦新的作业系统问世需要更快的运算能力,基本上等于重新买一台新的个人电脑,完全不需要可以终生保固(因为用不到这么久)。也因为很快就要买新的,低价便宜(不可靠没关系)是在市场竞争的唯一要素。
日本制造缺乏弹性,以及在低价低成本市场竞争能力
日本半导体在终端应用的失败原因以笔者在业界的经验,也许是日本人向来的工作文化和教育生活态度,使得日本半导体厂商在终端应用的方面对于快速反应、低价低成本的市场环境适应不良,以1986年美日半导体一纸协议来解释为何日本半导体会失败,甚至扩大至中国台湾台积电也终将被美国政府打压失败纯是外行人想当然耳的呓语,至少在弹性和成本控管这两项都是台积电强大的竞争优势。
[ 新闻来源:中国IC交易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中国IC交易网
开创IC领域,共创美好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美日关税谈判达成协议,谈判内容公开
1 天前
美日达成关税协议:日本将采购百架波音飞机
5 天前
美国创投巨头呼吁美日加强半导体合作,看好Rapidus发展潜力
2025-06-25
热门搜索
长江存储全国产化产线,将试产
高通或重启双代工策略
华为
台积电
中芯国际
联发科
高通
英特尔
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