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真枪实弹的战争外,乌俄两国亦已展开一场在线信息攻防战,透过黑客进行网络攻击,试图瘫痪对方政府网站、干扰军事移动。进入到数码时代,战争早已非单纯的海陆空实战,或是宣传战、谍报战,随着科技技术发展,AI战俨然已在乌俄战争中崭露头角,并可能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日前网络上流传一段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要求乌克兰军队向俄罗斯投降的影片,并在Facebook疯狂转传,但此影片已被证实为藉「深伪技术」(deepfake)伪造出来的,旨在混淆视听、制造恐慌并打击乌克兰军心。
乌克兰安全情报局警告,俄罗斯方面将发动混合式军事攻击,其中也包括信息攻击。乌克兰通讯安全机构Stratcom Centre更在两国开战前便示警,俄罗斯会利用deepfake制作伪造影片、文字内容,用以打击乌克兰人民或军队。

欧美对俄祭出科技制裁 信息攻防加剧
自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军队大规模入侵乌克兰起,从金融经济到科技技术出口等,西方国家相继对俄罗斯祭出一系列制裁,如对俄罗斯实施金融业和企业、个人资产冻结,并逐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跨境转帐支付系统,也祭出严格的科技技术出口制裁措施。
美国、英国、欧盟禁止高科技产品出口俄罗斯,包括半导体、通讯、传感器、导航、航空航海技术、采矿相关设备等,以防俄罗斯将关键零组件用於生产制造或应用於军事设备。後续包括台湾、韩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加入制裁行列。
华尔街日报(WSJ)引述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智库亚洲区主管Tom Rafferty看法,鉴於台湾与韩国主导全球先进半导体制造,日本则是半导体原物料和制造设备主要来源,三者加入制裁恐对俄罗斯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相当不利,不仅高科技产品将因此断炊,俄罗斯视为未来科技业发展重点的5G、人工智能(AI)、机器人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将受挫。
对於继美国後全球第二大武器出口国的俄罗斯来说,先进半导体、传感器、通讯、导航等新进技术断供,将是沉重打击,更可能进一步冲击国家经济。分析认为,考量到台、韩掌握先进制程芯片,而这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赶超的领域,俄罗斯或许需仰赖长期战略合作夥伴国内提供的成熟制程半导体芯片。不过,为防与欧美关系更加紧张,国内方面应不会明确表态援助俄罗斯。
至於软件网络方面也展开一系列攻防。包括Google、Meta Platform、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等均宣布关闭俄罗斯应用程序商店、乌克兰实时交通图资服务、停止俄罗斯官方媒体应用与广告等,串流平台Netflix、YouTube、Spotify也宣布暂停俄罗斯相关业务。此举旨在造成俄罗斯人民的不便,进而抗议普丁(Vladimir Putin)政府对乌克兰开战。
但俄罗斯当局也随即反击,莫斯科法官宣布,Meta旗下Facebook和Instagram涉及「极端主义」活动,并在3月初对两者祭出禁令,Meta旗下WhatsApp则尚未被禁止。
乌俄网络攻防 「匿名者」参战
为应对网络攻防战,乌克兰副总理费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招募成立信息网军「IT ARMy」对抗并反击来自俄罗斯的网络攻击。就连黑客组织「匿名者」(Anonymous)也决定拔刀相助乌克兰,对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政府、银行网站等进行攻击,并曾成功瘫痪俄罗斯航太局(Roscosmos)卫星系统。
网络安全公司Security Discovery与网络公司Website Planet合作并证实「匿名者」组织已成功渗透俄罗斯政府数据库,在分析的俄罗斯100个数据库中,有高达92个已被入侵,有许多档案被删除、重置,此外还有数十万个资、大量密钥遭骇,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数据是否遭到下载以及将如何处理。
对此,俄罗斯表示准备启动国家内部网络系统Runet,将自主开发打造的区域网络系统,可与全球网络断开,以因应网络攻击。俄罗斯黑客组织「Killnet」也展开反击,并同样瘫痪了「匿名者」官网;而俄罗斯情报部门已透过破坏性软件攻击乌克兰政府机构上千台电脑。
此外,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於日前发布声明指出,有情报显示俄罗斯将发布大规模网络攻击,作为反击欧美国家制裁移动,呼吁美国公司应加强网络安全防御同时,美国也提出警告,一旦重要基础设施或具有战略意义部门遭受攻击,俄罗斯将因此付出高昂代价。
据美国官方指导,建议企业网站使用多重身份验证来防止黑客轻松攻击;白宫也建议公司进行备份,并将所有数据数据加密、更新口令,并使用最新的安全修复程序让设备维持在最新状态。

实战已升级为AI战争 可攻亦可守
Venture Beat报导指出,AI专家暨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曾预测,AI将成为继火药和核子武器後的第三次战争革命,且还具有扩展数据分析、假信息和内容管理潜力。
据财富(Fortune)报导,乌克兰正使用土耳其制TB2自动化无人机进行雷射定位炸弹投掷任务或引导炮击;俄罗斯的Lantset无人机也具备类似功能,并可进行AI导航并撞击目标,此前已用於叙利亚内战中。
事实上,泽伦斯基deepfake影片也算是AI攻击的一种。深伪技术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伪造(fake)的英文混合词,指基於AI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技术,将既有图像或影片叠加於目标图像或影片上;在影片上甚至也会结合语音伪造技术来制作虚假语音,让影片人像和语音相符,增添真实性。
俄罗斯在Twitter、Facebook、Instagram和Telegram上透过AI打造出众多伪造人脸大打宣传战。据Meta指出,已在Facebook上发现超过40个虚假帐号持续发布亲俄、反乌的内容或网站连结。
地理空间数据公司Spaceknow也展现其AI分析能力,声称自2021年12月起便侦测到俄罗斯Yelna镇的军事活动,包括重型军事设备的移动。另由Google提供技术专业的美国国防部Project Maven则是透过机器学习(ML)技术来侦测并识别无人机捕捉影像目标。
路透(Reuters)报导指出,乌克兰国防部已开始使用美国新创公司Clearview AI的脸部识别技术,以揭露俄罗斯袭击者、识别死者身份并打击假信息。据悉,Clearview AI拥有来自俄罗斯社群网站服务VKontakte超过20亿张图片,数据库总数超过100亿张,可用於协助识别战争中死亡者身份,也可让那些与家人分离的乌克兰难民重新团聚;同时亦可识别出俄罗斯特务人员,并协助政府揭穿社群媒体上的假信息。
当然AI技术也可用於网络异常检测,并透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来识别出假信息。数据科学平台Snorkel AI已提供相关免费服务,以支持联邦政府并分析对方通讯、识别出高价值信息,并用以外交和决策指导。专家们某种程度上承认AI具有促进网络防御和阻断服务攻击的潜力。
AI技术已成重要战略资源
AI技术无论攻防、好坏,都已逐渐成为战争上的关键环节、甚至决胜因素,成为各国积极投入的重要技术领域。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於2021年10月启动AI战略和用以开发新一代AI防御技术的10亿美元基金项目,并强调北约成员必须在任何与跨大西洋AI防御和安全相关事务展开合作,包括与人权和人道主义法律相关议题在内。
美国国防部已拟定2022年度自科学和技术研究预算的23亿美元中编列8.74亿美元作为AI相关技术研发。
普丁於2017年表示,能在AI领域取得主导,就将成为世界的统治者,也因此将AI列为战略优先事项。不过据美国海军分析中心(Center for Naval Analyses)评估指出,俄罗斯在AI防御技术开发上仍落後於美国和国内。
据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报告指出,全球军事AI市场预期将由2020年的63亿美元成长至2025年的116亿美元,年均复合成长率(CAGR)为13.1%。分析认为,军事AI市场成长主要由多元国防应用先进AI技术持续性研发投资所贡献。
不过包括民间社会团体和AI研究人员等近年来对於致命的自动化武器系统发展感到担忧,因这些武器可在没有人类监督情况下选择目标并摧毁。为此,联合国(UN)尝试禁止或至少限制这类AI武器系统的使用,但到目前为止相关谈判都没有太大进展。

责任编辑:舒能翊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