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陆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加上在当局全力推动下,希望逐步朝向自给自足的目标迈进,给了本土半导体供应商更多的成长机会。看准这股趋势,相关企业也顺势针对国内半导体产业加大投资力道。
综合南华早报等国内媒体报导,国内半导体产业协会(CSIA)统计,2021年国内芯片销售额成长18.2%,达到人民币1.05万亿元,为3年来最高增长幅度。其中制造部门年增24.1%达到人民币3,176亿元,占整体30%左右,成长速度也超过上游设计部门19.6%,以及下游封装测试部门10.1%。
业界人士分析,未来能否延续这股成长动能,取决於三大具有不确定性的要素:美国是否会对国内芯片业者施加新的制裁、日本是否会迫於美国压力而限制国内取得半导体制造原材料与设备、以及国内国内政策是否进一步放宽扶持半导体制造私营企业的限制。
整体半导体市场至今仍处於供不应求的情况,国内业者也透过增加新供应商的方式因应,给了本土半导体业者拓展客源的机会。加上国内政府持续以补贴、优先采购等措施扶持本土产业,资本市场也顺势加大投资力道。
据国内官方报刊证券日报指出,2022年至今,已有81家当地上市业者成立产业基金,且其中超过60%是以在半导体与新能源领域进行企业收购与合并为目标,显示国内企业对投资半导体领域的热情持续上升。
举例来说,拥有多家芯片子公司的江苏大港,决定为总值人民币1亿元的江苏省镇江市半导体产业基金,贡献人民币4,500万元。另外,手机、电脑与显示器零件供应商鸿富瀚,也已宣布将在一个为半导体产业成立的新基金中取得37%股份,价值人民币1,060万元。
然而,按国内政府公告,2021年共有28个晶圆制造新建设案启动,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统计,总投入达到260亿美元,其中许多是针对成熟制程技术,包括类比芯片与微机电系统(MEMS)等,显示在较先进的制程中,至今发展仍旧迟滞不前,成为国内追求半导体自主供应链的最大阻碍。
责任编辑:张兴民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