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企业退出与否,市场说了算
来源:中国电子报 发布时间:2006-05-12 分享至微信


市场法则定企业生死

国内手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国产手机品牌采取了低价竞争的市场策略,由此陷入了低层次的价格战怪圈。低售价就决定了手机制造企业必须压缩手机的制造成本,结果造成了一些企业生产的手机 质量、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造成了手机市场混乱,所以市场上关于酝酿手机企业退出机制的讨论早在 去年底就已出现。这次出现的信息产业部正在制定手机企业退出机制 的消息,也可看作是这些讨论的延续。

手机企业的退出应当是一个由市场决定的自然过程,不应该由政府来直接介入。当然由政府对一些以贴牌、盗牌和假冒伪劣为生的企 业做出的惩罚性退出还是应当有的,这和一般意义上的手机企业退出应当是由市场力量决定还是由行政力量决定是不同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亚星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手机企 业的退出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由市场力量所决定。这些企业能 否在市场上继续生存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过去手机生产牌照的发放是一种具有限制性的审批制,现在变成了核准制,这本身就说明了政府正在逐渐转变自己的监管模式,由过去的以行政手 段直接管理转变成对行业的间接管理,行政性的力量逐渐让位于市场 的力量。”

对于手机企业的退出,赛迪顾问电信咨询总监绎明宇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手机企业退出与否肯定要由市场来决定。国产手机品牌 在高端产品上一直受到了索尼爱立信和诺基亚等国际巨头的压制;在低端产品上又遭到了大量新进企业的低价竞争,在2005年整体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同时那些国际巨头们不仅继续巩固它们在高端产品上的优势,还逐渐推出低价产品向低端市场渗透。诺基亚等企业还学会了 国产手机企业在渠道上的深耕细作手法,国产手机在渠道上具有的优 势也被逐渐抵消。一些手机制造企业营销能力差,产品质量低,退出也就在所难免了。”
由于手机牌照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个市场,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手机企业的日子越发地难过起来。有些企 业承受不住不断亏损带来的压力,相继黯然退出市场。市场优胜劣汰 的法则决定了这些企业的生死。

政府监管责任更重

手机企业退出应当由市场力量决定,并不意味政府对手机市场采 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在手机牌照发放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政府逐渐转变监管模式的时候,政府的监管责任不仅没有减少,相反还 有所增加。

王亚星说:“过去实行审批制的时候,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少,政府的监管任务相对较轻。而现在变为了核准制,手机生产企业的数量 不断增加,一些原来贴牌的企业也主动申请牌照,目前市场上拥有手 机生产牌照的企业已经达到了60多家。仅仅手机生产企业数量上的增长就决定了政府监管任务的加重。而且在施行核准制之后,政府监管 由原来审批制时的事前监管,变为了现在的事中监管,监管的难度也 有所加大。监管方式的转变就要求与之相关的监管法规应当更加细化, 从制度层面不断规范政府的监管行为。另外,随着进入门槛的降低, 可能造成市场上手机制造企业鱼龙混杂,各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可能 随之增多。由此政府的监管责任也会不断加大。”

海信营销公司品牌拓展部主管张嘉仁也认为政府应当有所作为, 政府应当为手机制造厂家、运营商、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还应当把眼光放长远,从维护市场角度出发加大对手机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帮助国产手机产业树立一个比较好的市场形象,不要像空调市场那样混乱。

马民也表示,要加强对目前日渐突出的手机质量问题监管监察力度,对手机市场具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委也应当加强合作,共同为理 顺市场环境做出努力。

发展比退出更重要

实际上对目前的国内手机企业而言,大家讨论退出应当由何种力量决定,还不如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让国产手机绝处逢生上面。毕竟对一个产业来说,如何让其发展壮大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怎样增强国产手机企业的长期竞争实力,让他们摆脱市场份额不断下滑、整体普遍亏损,王亚星给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他说: “中国的手机企业的问题并不一定是研发能力不行,在核心技术方面 并不是真正的差。实际上中国手机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多国产手机企业后进入者的身份造成的。这是因为手机制造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核心专利已经被那些先期进入的国际巨头 牢牢掌握,后进入的国产手机企业几乎没有插足的余地。面对这种不 利局面,国产手机企业当前最好的应对手段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新兴的配套技术研发上面,越是新技术就越有机会,比如现在流行的手机 摄影、摄像等。在掌握了一些比较关键的配套技术之后,一方面可以 提升国内企业的话语权,另一面还能够带动自己产品的销售。当然,从长期来看,一旦看准了有合适的机会,还是应当做一些重大技术突 破来彻底扭转国内手机企业的市场地位。”

国内手机企业肯定也需要摆脱原来以价格战为主的竞争模式,逐渐向高端走。张嘉仁说:“价格战短期内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是长 期来看过低的价格就不能够保障手机品质,最终消费者和企业都会受 到伤害。企业还是应当把手机的技术、功能、外观等提上去,走差异化的经营路线,这样才对国产手机的整体发展有利。”

[ 新闻来源:中国电子报,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