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芯片禁令效应扩 半导体设备厂派员至东南亚
来源:江殷年 发布时间:2023-02-15 分享至微信


半导体设备大厂在国内营收逐降,计划将闲置人员转移至东南亚。法新社
半导体设备大厂在国内营收逐降,计划将闲置人员转移至东南亚。法新社

美国颁布的芯片禁令正加速供应链转移。半导体设备大厂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林研发(Lam Research)和科磊(KLA)传将员工转派东南亚,或是增加该地区产能。下游供应商也表示,各大厂要求加速支持东南亚,显见供应链转移势在必行。


据日经亚洲(Nikkei Asia)引述消息人士报导,自2022年10月以来,由于美国设备厂受禁令限制,无法为国内市场提供服务,因此正逐渐迁厂东南亚。


除了芯片禁令,美国又进一步与日本和荷兰达成协定,限制出口设备到国内。日本和荷兰同时也是全球两大半导体设备出口国。无论是建立产线、营运和维护,半导体设备厂及工程师都至关重要。因此,种种举措都冲击中美关系。


但出口管制同时也挤压美国公司。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国内多年来一直是半导体设备产业的主要成长动力,由于北京当局欲打造半导体供应链,国内成为半导体设备厂在2020年和2021年的最大客户。


国内曾占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营收近30%,但近期业绩比重下滑。消息人士表示,将闲置人员从国内转移至东南亚,再自然不过,因为上述三家业者在东南亚早有业务。


为降低成本,美国半导体产业1960年代首次委由亚洲代工制造,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成为首选。目前两地区拥有半导体制造、封装和测试厂群聚。英特尔(Intel)、格芯(GlobalFoundries;GF)和联华电子等都有在东南亚设厂,且计划进一步扩厂。


以赛亚调研(Isaiah Research)表示,美国半导体设备业者频频在国内裁员,且逐步离开国内,其中高峰发生在2022年12月,因为当时美国的出口管制,严重打击设备厂营收。


虽然美国业者早在东南亚有据点,但目前尴尬的是,产业处于周期性低迷。另外,由于美日荷兰协议,扩大针对国内的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国内半导体发展将在未来3~5年内放缓。不过,国内也将增加在设备领域的投资,从长远来看,国内仍然会找到自力更生的方法。




责任编辑:游允彤

[ 新闻来源:DIGITIMES科技网,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icspec App。如对本稿件有异议,请联系微信客服specltkj]
存入云盘 收藏
举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