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基金会(AIF)发布《产业AI化大调查》报告,并于10日举行调查结果分享会。人工智能基金会CEO温怡玲表示,回顾2019年访调产业导入人工智能(AI)应用最大的挑战为何?彼时领导阶层认知不足与数据不足还并列第一,但根据2022年最新调查则指出,前者干扰因素已大幅降低,显示台湾多数企业对AI都已有基础认知,并把AI纳入公司营运策略中。
温怡玲指出,企业导入AI已经不是要或不要的选择题,事实上已来到AI门前,一如近期ChatGPT掀起产业热议,但当科技大厂还在AI领域较劲,企业除了见证新的科技时代来临,更重要的是深思背后的含义,包括会带来何商业模式?教育方式是否需要跟着改变?人才缺口问题?这些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焦点。
可以写程序、回答问题、创作文本的ChatGPT在2022年底横空出世,上线5天就获得100万用户订阅,各界也期待AI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而借镜ChatGPT的例子来看,温怡玲提到,很多时候业界感受不到AI的效益,认为AI没有理想中的强大,即是因为没有想到好的问题,让AI无用武之地。
AI如何协助企业往前走、未来5~10年怎布局,这对企业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
而从此次AIF发布调查报告中也可以发现,台湾企业的AI思维已经有别于以往。温怡玲指出,3年前谈到企业导入AI的挑战,业界普遍反应,领导阶层对AI认知不足是最大挑战,但其在最新调查中则下降至第五。虽数据数据不足仍是目前业界最大的挑战,但其也侧面显示,台湾企业的领导阶层对AI都已有基础认知,肯定AI的价值。
导入AI可能会面临资金、人才、组织、流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跨部门合作,尤其转型往往牵涉企业体质与文化的改善,因此过去就有许多AI产业人士分析,成功的AI部署与推动,往往取决于强而有力的领导介入。
此外,AIF也提醒企业在导入AI时,应提高对可信赖AI的重视,将其视为AI发展策略的第一步。目前台湾企业因个资法,较多聚焦在基本面的隐私问题。然可信赖AI相关讨论已在欧盟、美国、日本当地受到高度重视,各国都相继透过制定法律与发表白皮书,让可信赖AI有更清楚的轮廓,惟目前还没看到台湾方面有进一步动作,这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AIF表示,2023年将跟工研院合作,持续汇整产业意见,向政府提出建言。
责任编辑:毛履万亿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